生成式 AI 將在音樂產業掀起什麼風雲?KKLab 藉 AWS 機器學習工具助攻音樂人
(左) AWS AI/ML Product Manager, Josie、(中)KKLab Music AI 專案經理, Howard、(右)《數位時代》創新長 James
每首膾炙人口的歌曲,過往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日夜持續打磨,然而透過生成式 AI,將變得更加容易!KKLab 推出「靈魂寫手」,助作詞人快速在辭海中找到共鳴文字。
每一首扣人心弦的流行歌曲,都可能是歌手、製作人花費無數個日月打磨的心血結晶,然而隨著生成式 AI 的出現,創作門檻大幅降低,任何人都能透過 AI 在短時間生成大量創作,無論是押韻或是模仿任一知名歌手的風格都能達到,如此一來歌手或製作人是否會被取代?對音樂產業或是創作者,又將掀起什麼新機會與挑戰?
對此,KKLab Music AI 專案經理 Howard 特別引述知名作詞人林夕的觀點:「生成式 AI 『靈魂寫手』做出來後,林夕老師並不會使用,因為他本身就是其知識的來源;但像他年輕的時候,就能用這款工具幫他寫詞,讓他更有效率,不會卡在第一步。」
AI 版「翻字典」,創作者快速找到共鳴文字
KKLab 是一間 Applied AI 的新創公司,由一群對 AI 科技和音樂很有熱情的夥伴組成,並在 2021 年推出 AI 作詞工具「靈魂寫手」。Howard 補充:「我們不只希望它能生出詞,更希望它能藉由語言模型,學習作詞人的風格。」
目前生成式 AI 在音樂創作上大致能分為 2 種形式,一個是全曲生成,另一種則是輔助創作。不過,前者因屬大量生產,較缺乏缺「欣賞性」,Howard 強調:「藝術中,人的因子、審美還是最重要的。」因此 KKLab 投入的是後者。以「寫詞」為例,只要在「靈魂寫手」中輸入情境與韻腳,即能生成數十組詞彙,供音樂人根據自身風格挑選並加入創作中,節省時間。
KKLab 與林夕合作,透過模型體現其創作過程,再用他的詞去訓練 AI。對於部分人質疑此舉是否偏離創作本質,Howard 認為其實這就像透過AI「翻字典」,歌手最終選擇的,依舊會是心裡最有共鳴的那個。
高效、省力、彈性,AWS 提供最具整合性的 AI 與機器學習工具
要做出一款生成式 AI 並沒那麼簡單。「做一個 AI,你要訓練AI模型師、要準備資料集、要有存放的地方,還要讓它跑得起來,」Howard 指出,「產生 Inference(推論)的時候,還要有各式機器產生 Endpoint(終端)。」
而 AWS 的機器學習服務 Amazon SageMaker,對 KKLab 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整合工具。其概念就類似具備烤箱、微波爐、舒肥等完整工具的「共享廚房」,使料理能夠一次到位,換句話說,SageMaker 能用同一套思考邏輯串接整套流程,品牌就不用再「東市買駿馬、西市買鞍韉」地到處採購軟體與應用,省下巨額的管理成本。另外,AWS 「Pay As You Go」隨用隨付的定價模式,讓團隊能在研發階段多方嘗試,增加彈性。
AWS 數位轉型專家 Josie 指出,SageMaker 可以支援不同的場景和需求,幫助 Machine Learning(機器學習)工程師或 Data Scientist(資料科學家)專注在模型本身。對於數據量龐大的 KKLab,SageMaker 的「分散式訓練」功能,可以讓 AI 不用綁在同一個GPU或伺服器上,以利短時間內從各方面快速學習,讓整個訓練更完整、全面,用高效的方式達到降低成本之效。
是輔助而非取代,善用 AI 開啟更有趣的產業未來
AI 進入音樂界,勢必對產業造成不小的影響。例如在音樂授權模式上,過往 Vlog 的過門音樂,或於實體場域播放的環境音樂,因成本大幅降低,可能會像圖片一樣,從買斷制變成訂閱制。Howard 認為,由大公司訓練好大型模型,再由像 KKLab 這樣的團隊去做微調應用,將成未來音樂產業的主流。
Josie 也說明,AI 詞曲的生成工具並非用來「取代」創作者,而是作為輔助角色,讓創作者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於更有價值的事情上,例如「個人化體驗」。過往可能因人力不足,沒辦法樣樣做到精準的客製化,現在則可以透過指導生成式 AI 來執行工作內容。如今,相關科技也已紛紛拓展到文字、圖片和遊戲界,例如品牌官網上的banner,過去為了個人化,一次得做很多張圖,現在透過生成式 AI,即可在短時間內針對各種不同 TA 生成不同內容,替品牌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,拼湊出更多好玩的變化。
(報導來源:數位時代)
關於 Amazon Web Services
AWS 在超過 15 年以來,一直以科技創新、服務多元、應用廣泛而享譽業界。AWS 一直不斷擴展其服務以支援幾乎所有雲端工作負載,目前提供超過 200 項功能完善的服務,涵蓋運算、儲存、資料庫、網路、資料分析、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、物聯網、行動、安全、混合雲、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、媒體,以及應用開發、部署與管理等方面;基礎設施遍及 26 個地理區域內的 84 個可用區域(Availability Zone),並已公佈計畫在澳洲、加拿大、印度、以色列、紐西蘭、西班牙、瑞士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(阿聯酋)新建 8 個區域及 24 個可用區域。包括發展迅速的新創公司、中小型企業、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在內,全球數百萬客戶都信賴 AWS,並透過 AWS 的服務強化其基礎設施、提高敏捷度、降低成本。欲瞭解更多資訊,請瀏覽: thinkwithwp.com。
探索更多 Podcast 內容
生成式 AI 之於音樂創作者,是挑戰還是全新的可能?AI 的各產業應用及變革 ft. KKLab Music AI 專案經理 Howard
「這首歌的詞曲竟然是 AI 寫的!」這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生成式 AI 音樂作品的感受。靈魂寫手等 AI 工具的出現,讓音樂創作的模式出現巨大的改變。過往可能要耗時一個月以上的創作過程,透過機器學習的輔助大幅縮短,讓創作者有更多時間可以專注打磨作品本身。AI 為音樂產業和創作者帶來了新的機會,也帶來了挑戰。AI 的版權如何歸屬?歌手或製作人未來是否會被取代?而 AI 的音樂又是如何創作的?
在地 77 年老字號「台電公司」如何撕掉傳統標籤,引領綠色能源新趨勢?ft.台電副總經理兼數位長 張忠良
作為在地 77 年老字號的品牌,台灣電力公司過去常被貼上「傳統」、「保守」等標籤,為了擺脫這樣的包袱,台電不僅嘗試透過科技讓電力使用更有效率,近年更開始積極推動數位轉型,藉由數據發揮功能、讓電力運用更有效率,往永續能源經濟目標前進。
你知道盤子的底下有晶片嗎?台灣「迴轉壽司」代名詞-爭鮮高效轉型的秘密 ft.爭鮮資訊總監 張星亮
台灣連鎖餐飲品牌爭鮮在台耕耘 20 餘年,幾乎是台灣人對「迴轉壽司」的代名詞,不僅打造全台超過 280 家店、全球逾 600 間店的亮眼成績。更在遇到疫情後,積極佈局轉型,在半年內創下 APP 百萬會員的下載數字,持續提供更流暢的客戶體驗。爭鮮究竟是如何透過科技重新定義餐飲產業、為消費者爭取新鮮?
一年手機殼賣 100 座 101 高的犀牛盾,究竟如何靠科技實現「零浪費」目標? ft.犀牛盾執行長 王靖夫
對手機殼品牌犀牛盾來說,比起市佔率衝上第一,更希望自家產品能永續發展,徹底實現「Zero Waste」。對於變動相對快速的品牌,該理念幾乎是高難度任務,犀牛盾在一年賣出高度相當於「100 座 101」手機殼的成績下,如何仍靠著 AWS 的服務達成減少庫存、減少浪費,一步步實踐「零浪費」目標?
你聽過的安麗已經脫胎換骨!直銷龍頭的科技轉型之路!ft. Amway TW 資訊長 郭宏模
「你聽過安麗嗎?」過去如果提到安麗,一定會知道他是非常成功的直銷品牌,但現在的安麗早已脫胎換骨成一家善用數據及雲端科技的公司。從健康、美妝到生活用品、究竟安麗如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仍站穩龍頭地位,突破百億營業額,拓展商業版圖的同時、仍能轉型成功並有效管理龐大的會員?